
這隻巨大的抹香鯨長約14公尺、重達50公噸,規模排名全台第二,全世界第四,從牙齒橫切面生成線與齒質所形成的明暗條紋數,可研判該抹香鯨年齡大約在30歲。2005年12年29日,該抹香鯨發現擱淺死亡在台南縣北門鄉永隆村海域,由於體積龐大處理困難,當時即先行進行就地掩埋。
97年2月16日,台灣博物館和台南縣政府籌組開挖與研究團體破土挖掘,邀集國內鯨豚保育專家,將這條抹香鯨製成可供展示的標本,原本該標本已經捐贈給台灣博物館,後來經過北門鄉公所、代表會、南鯤鯓代天府共同協助爭取下,台灣博物館才答應在完成標本製作展出1年後,把標本還給台南縣典藏。
蘇煥智表示,根據300多年前台灣古地圖,現在的曾文溪口,古地名是「海翁窟」,而且有1個海翁島,可見得昔日是鯨豚常出沒的地點,希望以後從將軍漁港開船出去就能賞鯨,享受生態之旅。
蘇煥智說,抹香鯨標本的永久保存地點在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,為了讓鄉親能一睹為快,目前採取不收費的方式,提早在蕭壟文化園區展出。
台南縣議會副議長陳宗興肯定縣政府與台灣博物館的努力,並表示樂見中央與地方將來多多交流。
台灣博物館館長蕭宗煌說,過去的做法是將地方的文物集中保管於中央,如今為民主多元時代,應重新定位中央與地方為合作夥伴的關係,如此一來相信有助於發展地方觀光產業。
議員蔡秋蘭、陳朝來、侯澄財、北門鄉長洪明農及佳里鎮長徐正男昨天也到場參觀。
【記者邱仁武、柯孟祥/南縣報導】
仁愛國小舞獅團受邀進行開幕剪綵表演並與縣長進行合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